校長室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行政
職別姓名性別職位分機領域EIP
教師謝惠娟校長11自然jycjyc

謝惠娟校長

  • 學校願景與目標

(一)學校願景:培養未來領導人才的海洋學校

(二)核心價值:關懷、在地、自主、榮譽

(三)學生圖像意涵

1.全方位發展:在實際環境中學習、創造機會,實現全人發展的目標和發展終身學習的能力。

2.卓越學習力:精進學習,多溝通與表達能力,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思考問題解決。

3.動機成就力:導入科技輔助平台,學習多觸角,促進資訊與資源的整合。

4.展望未來力:整合性課程來形塑、成就世界公民,從在地出發認識鄉土共同展望國際。

學生圖像形塑過程~TEMP

  • 學校是個溫馨的家,每一個孩子都是我們的寶貝

學校中,老師能溫暖孩子們的心,以讚美成為教養的價值,孩子也會擁有更多的關愛與期待。

  • 每個孩子都是最亮的一顆星

每個孩子是如此不同與獨特,我們尊重孩子,欣賞孩子的獨特性,為孩子找尋亮點,協助每個孩子發揮他們的生命潛能。

  • 成為有溫度懂得彼此欣賞的師生

學校裡的每一個人都能真誠真心的願意為彼此多付出一點關心與愛,這就是溫度。溫度是暈染、發散的,當彼此有了溫度,就能為自己、為家人、為學校寫下最精采美好的故事。

  • 學校是師生盡情展演的舞台

為學校裡每一位師生都有更多元的舞台,盡情展演出屬於自己的角色,彼此激發熱情創造更多的成功經驗,豐富自我學習的歷程。

  • 學校經營理念:關懷在地自主榮譽

我願南風學園是一個學習型的學校,以培養榮譽在我心的海洋自主學習能力為願景,教師們課程設計能力卓越,學生們更能努力實現課程目標,且社區營造豐富多元,期盼重新注入一股充滿活力的生命力,展現愈在地愈國際的特色,鼓勵師生營造學習社群,充實自己各項專業知能,華麗地迎接未來的挑戰。

二、整體目標

目標

目標說明

空間營造

(1).南安國中有優良學校傳統;在地理上擁有海洋自然與文化人文多元環境,均可以作為規劃課程的依據,發展學校特色課程。

(2).為儲備良好體適能,建設運動場地環境,以提升學習效果,除健康與體育教學外,應藉各項社團或校隊活動,培養運動風氣,養成終身運動的習慣。

課程教學

南安國中在教學層面積極投入,各領域及彈性課程活動及教學蓬勃發展:

(1).語文領域國文科社區走讀及合作學習推動,結合在地文化;英語文規劃實施數位學習平台,作全面性學習,本土語規劃情境學習。

(2).數學和自然領域辦理科學營隊及社區內國小數理闖關體驗,並利用課餘強化科學探究實驗課程。

(3).社會領域讓孩子實地踏查鄉土教材訪談,更深入了解社區。

(4).綜合領域培養孩子多元學習經驗。

(5).藝文領域和健體領域在各項競賽都有優異表現;整體校園活動蓬勃發展,多元呈現。

(6).規劃設計課程評鑑模式,多到校外分享,建立教師榮譽。

教師專業成長

(1).鼓勵教師專業對話、經驗分享、研習進修及討論發表。

(2).提昇教師各項能力,以正向思考面對各種人、事、物,共同開發教育的各種可能性。

親師溝通與公共關係

(1).加強與地方機構、社區、家長互動。

(2).規劃中長期設備需求及社會資源,添購設備,規劃多功能使用空間。

(3).推行e化環境,全面提昇行政品質,促進校務發展。

學習品保

(1).提供學生良好學習及照顧、培養多元能力與興趣。

(2).進行多元的教學活動,並推動運用科技輔助自主學習平台、科學科技教育、童軍教育、志工服務制度、生命教育等培養同理心、關懷情及全人教育。

 

  • 學校課程發展與設計

(一)學校課程發展脈絡說明:

課程以「培養未來領導人才的海洋學校」,並以「關懷、在地、自主、榮譽」為核心價值,歷經課發會、課綱核心小組、各領域會議多次研討及修改過程,透過學校的SWOT及戰略分析,各項特色課程的統整與整合,各項教育議題融入、學生專長與技藝發展以及努力形塑「全方位發展、卓越學習力、動機成就力、展望未來力」的學生圖像為目標下,建立「與自然共進」、「與師生共學」、「與文化共存」、「與環境共生」、等四大學習主題軸,並於學習主題軸之下研發和規劃「南方澳海之子」、「生活探索」等主題課程,呼應與實踐願景與實踐學生圖像。

(二)學校整體課程架構

學校願景

培養未來領導人才的海洋學校

課程願景價值

與自然共進、與師生共學、與國際文化共存、與環境共生

核心價值

關懷在地自主榮譽

學習目標

1.全方位發展: 在實際環境中學習、創造機會,實現全人發展的目標和發展終身學習的能力。

2.卓越學習力:精進學習,多溝通與表達能力,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思考問題解決。

3.動機成就力:導入科技輔助平台,學習多觸角,促進資訊與資源的整合。

4.展望未來力:整合性課程來形塑、成就世界公民,從在地出發認識鄉土共展望國際。

(三)課程評鑑

1、理解多元課程之間的連結,重視校訂願景及課程目標關聯及課程研發與評鑑的一致性:

學校開課不是一個教師的課而已,從個別課程的發展與設計,到跨領域間的橫向統整與各年級間的縱向銜接,最終要回到總體課程,也就是課跟課之間的關聯,願景目標、課程和學生學習的扣合,如何深化學生的學習甚至銜接未來生涯進路。進到課發會的個別課程評鑑資訊,應該要更聚焦個別課程之間的關聯度,包含實際上學校的課程 都提供了學生什麼樣的學習機會,有沒有重複學習的問題?課程安排是否幫助我們達到目標?這需要大家一起以學生學習中心做為思考盤整學校總體課程,使得課程地圖的呈現是一動態的課程專業對話的結果。

2、檢視課程邏輯一致性,以凸顯素養、扣合校本願景與目標:

每一門課的課程目標、學習內容、學習表現、評量安排等,都要能呼應校本願景與目標,清楚且具邏輯一致性的幫助學生培養素養,讓各課程都對學生學習有意義。同時透過課程評鑑,教師有機會重新檢視並調整課程,下一次課程就會更清晰,而當仔細的檢視實踐時,在課發會就有機會可以看到全校總體課程在素養、校本願景與目標之間的扣合度,藉此大家能一起思考課程品質的改進與永續發展。

3、發展回饋機制與蒐集證據:

對學校現場而言,教師規劃與實施課程時會創造許多資料,例如課程大綱、學生學習觀察紀錄、教室日誌、教師教學省思札記、觀議課資料、彈性課程資料、在校訂課程上也累積許多教師共備教材、學生學習的成果(如:心智圖、踏查學習單)、學習評量結果或課程意見調查等。上述資料可以提供教師課程調整及精進的省思參考,也可以成為教師同儕對話的來源之一。所蒐集的資料對學校現場改進課程的適用性,以擴大客觀可用的資料來源,並增加分析的深度與廣度,能有系統地蒐集並運用備,擴大校內校外的分享,帶動教師更深入的對話與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