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立南安國民中學「110學年度國家防災日演練」計畫
一、計畫緣起:
教育部為推動校園防災教育並配合行政院國家防災日全國學生地震演習活動,提升
校園災害應變能力,結合地方政府辦理校園防災應變演練活動。
二、計畫依據:
(一) 110年度國家防災日各級學校地震避難掩護演練實施計畫。
(二)宜蘭縣政府110年7月31日府教資字第1100124756B號辦理。
三、計畫目標:
配合全國學生地震演習籌備規劃地震疏散演練,瞭解災害避難的實際操作,大幅降低
受災人數,達成校園防災的目標,奠基永續安全校園。
四、演練日期及人員:
(一)預演日期:110.09.15(星期三)第七節宣導、110.09.16(星期四)08:00-08:20預演,共辦理一次。
(二)演練日期:110.09.17(星期五)09:21-09:41
(三)演練人員:全體教職員工及學生,約90人
五、演練項目及任務分工表:
演練項目 | 演練內容 | 注意事項 | 時間 | 分 |
1.地震發佈 | 情境模擬: 宜蘭外海15km、深度20km處,發生震度5級地震,搖晃時間持續45秒。 | 1. 立即執行趴下、掩護與穩住動作,(不需要求學生開門與關閉電源)。 2. 保護頭部及身體,避難的地點優先選擇(1)桌子下(2)柱子旁(3)水泥牆壁邊。 3. 室內:躲在桌下時,應以雙手緊握住桌腳。 4. 室外;應立即蹲下,用手肘或書本等物品保護頭部,並避開可能的掉落物。 5. 任課老師應同步進行防災動作並提醒及要求同學避難掩護動作要確實,不可講話驚叫。 | 09:21 / 09:22 | 1 |
1. 強震即時警報發布地震訊息與廣播聲響。 2. 學務主任負責廣播:「地震!地震!全校師生請立即就地避難掩護!」。 3. 師生立即就地避難掩護。 | ||||
2.啟動緊急應變組織 | 學校受災,成立應變組織,以電話、傳真、上網或簡訊方式通報災情 | 指揮官(校長):緊急狀況!本校緊急應變中心現在正式啟動,所有防災應變小組成員馬上到避難廣場集合。 | 09:22 / 09:23 | 1 |
3.逃生避難引導 | 1.聽從師長指示依平時規劃之本校防災疏散避難圖(如附件)路線進行避難疏散(離開場所時再予以關閉電源)。 2.抵達南安國中操場,任課教師點名,人事主任於同一地點教師點名。 | 1. 以防災頭套保護頭部。 2. 不語、不跑、不推(避免嘻笑),在師長引導下至安全疏散地點集合。 3. 以班級為單位在指定位置集合 4. 任課教師請確實清點人數,並逐級完成安全回報。 | 地震疏散09:23 / 09:28 | 5 |
3海嘯災害發生 | 因地震後引發海嘯,預計15分鐘後接觸陸地。 | 1.學務主任聽廣播,海嘯預計15分鐘後接觸陸地。 | 09:28 / 09:29 | 1 |
4.逃生避難引導 | 1師生點名後聽從老師的指揮往南安國小停車場集合。 2任課教師點名,人事主任於同一地點教師點名。 | 1.不語、不跑、不推(避免嘻笑),在師長引導下至安全疏散地點集合。 2.以班級為單位在指定位置集合 3.任課教師請確實清點人數,並逐級完成安全回報。 | 地震疏散09:29 / 09:40 | 11 |
5.本次地震防災演練結束,沒有課務之教職員請至校長室召開檢討會。 |
六、本計畫經校長核准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承辦人: 學輔主任: 校長:
南安國中110學年度校園防災演練組織分工表
編組 | 負責人員 | 負責工作 |
指揮官 | 吳殷宏校長 | 1. 負責指揮、督導、協調。 |
副指揮官 (兼發言人) | 林建良主任 | 1. 負責統一對外發言。 2. 通報中心受災情形、目前處置狀況等 |
應變搶救組 學務處
| 陳佑任組長 戴銓成組長 | 1. 受災學校教職員生之搶救及搜救。 2. 清除障礙物協助逃生。 3. 強制疏散不願避難之學校教職員生。 |
通報組 校安中心人員 | 賴友梅主任 林錦全幹事 王崇師幹事 | 1. 通報應變中心已疏散人數、收容地點、災情及學校教職員、學生疏散情況。 2. 負責蒐集、評估、傳播和使用有關於災害與資源 狀況發展的資訊。 3. 負責協調及主導各組中所有運作。 |
避難引導後勤組
| 潘志豪師及 各班導師任課教師 | 1. 分配責任區,協助疏散學校教職員、學生至避難所。 2. 協助疏散學校教職員、學生至避難所,協助登記身分、人數。 3. 設置服務站,提供協助與諮詢。 |
安全防護通聯組 總務處 警衛 | 林為國主任 吳素琴工友 | 1. 採購、儲備醫藥、生活物資、糧食及飲水。 2. 協助發放生活物資、糧食及飲水。 3. 各項救災物資之登記、造冊、保管及分配。 4. 協助設置警戒標誌及交通 管制。 5. 維護學校災區及避難場所治安。 |
緊急救護組 保健室 輔導室 | 葉潮偉組長 何信儀師 陳映安師 陳思瑩護理師 藍慧貞工友 | 1. 檢傷分類,基本急救、重傷患就醫護送。 2. 心理諮商。 3. 急救常識宣導。 4. 提供紓解壓力方法。 |